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典故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历史典故 民间故事 影视文化

最新文章

  • 三虱争讼的故事
    三虱争讼的故事

    《韩非子·说林下》有一则寓言“三虱争讼”: 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说林下》) 【鉴赏】三只吸食猪血的虱子相互之间争吵起来。另外一只虱子从旁..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回车巷的来历
    回车巷的来历

    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道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古诗云:相如回车为赵国,廉颇负荆痛悔过。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平原君的轶事典故
    平原君的轶事典故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公子。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城,封号是“平原君”。 赵胜杀妾 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赵胜担任过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

    历史典故 2022-01-09
  • 李斯叹黄犬典故
    李斯叹黄犬典故

    李斯叹黄犬是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 释义 指李斯被诬腰斩,临刑前,他自叹再想牵黄狗去打猎,但已经不可能了!后以此典比喻仕途险恶、蒙冤而死,追悔莫及,或形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典故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小鸟依人的典故
    小鸟依人的典故

    小鸟依人,意思是指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女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出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小鸟依人一开始可是形容的男子,到清代才逐渐变成形容女子。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因为精通书法,被直谏敢言的魏征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他的赏识。唐太宗任..

    历史典故 2022-01-09
  • 西湖夜放白莲花的由来
    西湖夜放白莲花的由来

    衡州八景诗“西湖夜放白莲花”乃诗中点题收尾之句,喻衡阳是人杰地灵风水风景极佳之地。相传此诗是周敦颐所作,周敦颐在舅舅郑向家居住,舅舅因其爱莲便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让其负笈其间参经悟道,传世名作《爱莲说》就做于此。 “西湖夜放白莲花”此典出自周敦颐与舅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

    历史典故 2022-01-09
  • 鸟尽弓藏出自哪里
    鸟尽弓藏出自哪里

    鸟尽弓藏,汉语成语,拼音是niǎo jìn gōng cáng,意思是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语典故 范蠡 春秋末期,吴、越..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咸猪手的典故
    咸猪手的典故

    咸猪手,指猥亵男子或女子的色狼动作,比如说袭胸、摸臀等。在粤港地区有非礼女孩子之意。 释义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香港等地的粤语人群中,“咸猪手”这个词汇时有出现。特别是香港媒体经常以“咸猪手”表示“性骚扰”。 典故 相传唐朝天宝年间,杨贵妃与年龄比自己大出二十多岁..

    历史典故 2022-01-09
  • 蒋干盗书的故事
    蒋干盗书的故事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 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

    历史典故 2022-01-09
  •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典故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典故

    七擒七纵,意思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汉晋春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在历史上三位著名的母亲的所作所为,对当下子女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一、画荻教子——教育的重要性 画..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古代人尊师重教的典故
    古代人尊师重教的典故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图穷匕见的典故
    图穷匕见的典故

    图穷匕见,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应征的故事,意思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战国策·燕策三》。 《史记》中记载:战国末年,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

    历史典故 2022-01-09
  • 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出处
    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出处

    勿谓言之不预也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出处:①太平天国·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领事书》。②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 出处 1、较早应出自康熙年间,徐元文的《含经堂集·申饬盐政札》“倘旧习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长弊..

    历史典故 2022-01-09
  • 钟室之祸的典故
    钟室之祸的典故

    钟室之祸,指的是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后比喻功臣遭忌被杀,出自《汉书·韩信传》。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十年,陈豨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

    历史典故 2022-01-09
  •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到底是在哪里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到底是在哪里

    《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注释:越,跨过,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龙感湖水域。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境内。..

    历史典故 2022-01-09
  • 龙之逆鳞触之必死什么意思
    龙之逆鳞触之必死什么意思

    龙之逆鳞,触者杀之。传说中龙的颈部有一块鳞片是倒生的,如果谁碰到,龙就会杀死对方,引申为比喻当权者的软肋,谁碰着谁找死,和“伴君如伴虎”意思相近,但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说法 “龙之逆鳞,触之必死。”——中国古代的一种说法,传说中龙的颈部有一块鳞片是倒生的,如果谁碰到,龙就..

    历史典故 2022-01-09
  • 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
    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讲的是谢安一直在东山归隐,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出山指挥淝水之战。出自《晋书·谢安传》。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

    历史典故 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