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清朝历史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铁帽子王的权力有多大
    铁帽子王的权力有多大

    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一共丢失了多少领土
    清朝一共丢失了多少领土

    从清朝到现在,从1316万平方公里到960万平方公里,中国丢的不止是365万平方公里土地而已,还丢了四块极其重要的领土。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初期的国土面积是1316万平方公里,而现在中国的领土只有96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清朝过后我国领土丢失了有365万平方公里之多。这些丢失的领土主要是四大..

    清朝历史 2022-01-09
  • 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前因后果

    问: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是怎么一回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

    清朝历史 2022-01-09
  • 天平天国封了多少个王
    天平天国封了多少个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非常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太平天国一度打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虽然最后被清朝灭掉,但也极大的撼动了清王朝,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天平天国一共封了多少个王。 太平天国一共封了多少个王 太平天国的封王是一大特色,对于一个全新的王朝来说..

    清朝历史 2022-01-09
  • 御膳房是什么意思
    御膳房是什么意思

    御膳房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历史 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

    清朝历史 2022-01-09
  • 《定国是诏》的主要内容
    《定国是诏》的主要内容

    《定国是诏》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是皇帝诏书。“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内容 根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已日,即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原文如下: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清朝历史 2022-01-09
  • 《中俄北京条约》的背景及影响
    《中俄北京条约》的背景及影响

    《中俄北京条约》又称《中俄续增条约》,是俄罗斯帝国和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在避暑山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该条约与《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构成了《..

    清朝历史 2022-01-09
  •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玄武湖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成为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并被辟为皇家园林,南岸建有华林园、..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清朝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大清立宪,又称为“立宪运动”,是指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时间跨度从1905年至1911年,目的在于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失败原因 即使是清政府已经发布上谕,决定预..

    清朝历史 2022-01-09
  • 同治中兴的影响
    同治中兴的影响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叶,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也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 ..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火器营的军事作用
    清朝火器营的军事作用

    火器营在清一代起的作用和有关火器在军事上的威力有哪些?清人陈徽言所著的《武昌纪事》中说:“古今军中利器,异时殊宜,近惟火炮最擅制胜。我朝开国,及平定西域,征两金川,前后大小战功,皆赖其猛烈之力。钦定皇朝礼器图式,详载诸炮名式,如天聪五年造红夷大炮,名曰天佑助威大将军。 其后复造神武大将军..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的京察和大计
    清朝的京察和大计

    清代沿袭明制,定期对全国官员进行普遍性的考核。其具体分为京察、大计。 京察 京察和大计都是面向文职官员的,三年考核一次,按官员之品级、职任重要程度等采取不同方式,经过多次调整变化而成定制。三品以上京官及地方督抚,起初是自陈现职、年龄、民族、任官履历、任内功过等情况,由皇帝鉴定。 ..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区别
    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区别

    明朝时内阁有拟诏建议等权利,一定程度上辅助皇帝减少失误和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只限于抉择时的建议);而清朝,内阁则实为皇帝纯粹的佣仆,基本没有权利,只是皇帝的秘书,因为清朝的君主专制带到顶峰,没有一个机构或者个人能阻碍(反抗)皇权(除武装起义等),这一点清朝的军机处表现得最为突出。 ..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内阁制的职责
    清朝内阁制的职责

    内阁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具体说,凡下达的诏命,由它拟进与宣布。清初内阁与明朝内阁比起来,权力更加微不足道。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职掌记注皇上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只要是皇帝用兵、行政事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宣讲圣谕的历史与内容
    清朝宣讲圣谕的历史与内容

    据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圣谕六言”,向百姓宣讲,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教化工作从此规范化、制度化。清承明制,康熙帝更加重视教化工作,亲颁“圣谕十六条”。 整个“宣讲圣谕”时间为30分钟,内容涉及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讲求诚信、邻里和睦、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 历史 ..

    清朝历史 2022-01-09
  • 首崇满洲政策的弊端与改制
    首崇满洲政策的弊端与改制

    过份安逸的生活终使满洲人的风俗从骑射民族的勤俭朴实变为奢华糜废,以至于可用于国事之人越来越少。随着国力日衰,清政府对满洲人的生计问题已然鞭长莫及。 一方面是八旗生计日益艰难,特别是康熙八年(1669年)最终停止圈地后,旗地已无新的来源,加上旗人生齿日繁,而官兵数额都有定限,新增旗丁已无法..

    清朝历史 2022-01-09
  • 首崇满洲政策的主要表现
    首崇满洲政策的主要表现

    清军入关之前,清太宗皇太极已仿照明制,设内三院和六部。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在基本沿袭明制的同时,为了巩固满洲王公贵族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首崇满洲”或称“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 政治 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地位很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主要是满洲王公大臣,也有少..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顺治帝首崇满洲政策
    清朝顺治帝首崇满洲政策

    首崇满洲一词源于詹事府少詹李呈祥上书于部院裁撤满官、专用汉官之时顺治帝的答复。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基本上与王朝相始终,是清帝国分层次的等级民族统治政策的一个体现。 首崇满洲政策使得自大学士以下文武各官,皆以满洲官员居于首席,“各部院衙门堂司,悉令满..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十三衙门的组成和发展过程
    清朝十三衙门的组成和发展过程

    十三衙门,机构名。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宦官吴良辅等的建议,设立“十三衙门”,作为内廷机构,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在宫廷内侍奉皇室及其家族,以宦官为主管。 简介 十三衙门就是宦官衙门,主管也是宦官。 由清朝宦官吴良辅建议设立的机构,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设立..

    清朝历史 2022-01-09
  • 清朝的赋役制度
    清朝的赋役制度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

    清朝历史 2022-01-09